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月5日,星期五,清晨时阴时雨,在拿撒勒白色清真寺的祷告中醒来。对我来说,这天几乎是从惴惴不安中开始的——如果我不能搭上这天中唯一一班开往耶路撒冷的巴士,那就得等到星期天。原因很简单,周六是犹太教的安息日,以色列主要的公交系统将全部停运,包括每天一班经过拿撒勒前往耶路撒冷的Egged 955巴士。

隔夜Fauzi Azar Inn的老板大发善心,许诺每个住客都能有免费的早餐。烤饼、酸奶、腌橄榄和黄瓜,再配上一杯阿拉伯茶,天气不好的早晨也变得完美了。匆匆吃完下山赶往车站,几乎是在风雨中等了一个半小时后,955巴士终于出现。


阿拉伯早餐

尽管每天只有一班巴士连接拿撒勒和耶路撒冷,但奇怪的是巴士上除了我和同时上车的一个在贝尔谢巴大学做交换生的美国女孩外,只有一名乘客。而我直到完成这段行程时才明白了其中不怎么阳光的道理。由犹太人掌握的以色列公交系统曾经多次成为巴勒斯坦自杀式爆炸者的攻击目标。久而久之,以色列发展出了两套并行的公交系统——犹太人的和阿拉伯人的。不知是明文规定还是互相默认的结果,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不会搭乘对方的巴士。而这辆955巴士就属于犹太人所控制的以色列最大的公交运营商Egged。在耶路撒冷,我曾亲眼见到,一名带着头巾的中东女子在登上我所乘坐的Egged巴士的时候,其他乘客眼中的惊恐和恼怒。因此,我猜测,955巴士路过阿拉伯人聚居的拿撒勒,恐怕只为搭载少的可怜的几个外国人。

当我在955巴士上醒来的时候,窗外早已不是荒凉的加利利高原。逼仄的街道,混乱的车流、到处是穿着黑色长袍的犹太教徒——耶路撒冷,以色列的心脏就在眼前。

耶路撒冷中央巴士站恐怕是西耶路撒冷老城区中人员最为密集的地方,而对这个高度敏感的国家来说,人多热闹恐怕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是临近安息日的缘故,巴士站里到处是背着枪准备回家的以色列大兵,因此并不会让人感觉很危险。我背着行囊走下巴士,首先就是进行安检,当然这绝不是在上海地铁里用个小棍子刷一下那么简单——背包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不过说实话,在离开特拉维夫后,我已经在以色列的偏乡兜了好多天,回到城市的感觉还不错,终于用不着背个面包徒步了。

从中央车站前往耶路撒冷老城很方便,坐1路Egged巴士就能直达犹太人的圣地——耶路撒冷老城中的西墙。一堵残墙,全世界犹太人心中无上的圣地,因为这堵墙曾经是犹太人圣殿唯一的遗迹,确切的说是犹太人的第二圣殿。公元前586年,犹太人被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掳往巴比伦,当时的犹太教第一圣殿被毁。此后,巴比伦被波斯帝国所灭,波斯人释放了的犹太人,并允许犹太人重建圣殿,这也就是犹太人的第二圣殿。公元前19年时,希律王开始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第二圣殿,因此第二圣殿也被称为希律圣殿。而到了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在犹太战争中被罗马帝国攻陷,第二圣殿也被毁。传说第二圣殿被烧毁时,六个天使在废墟上哭泣,天使的眼泪凝固了这堵摇摇欲坠的残墙,以致西墙历经千年而不倒。因此,西墙曾经有另一个名字——哭墙。


西墙

进入西墙广场需要颇费一番周折,安检的严格可比照去北京某纪念堂。西墙前的广场被分为两部分,男人和女人在分隔开的不同区域祈祷。大雨在继续,硕大的大卫之星旗在西墙广场上随着风雨飘动,祈祷者双手扶着西墙,将脸深深的埋进千年风雨在残墙上冲刷出的沟壑中,默默的祷告,随后会将一张小纸条塞进西墙的缝隙中。

为了方便祷告者,西墙边圣殿山已经被挖出一个山洞,成为了专用的祷告室。其中藏有几乎所有的希伯来语典籍,而这里也成为了犹太教徒真正的聚集地。无论是幼童还是耄耋老者,都在这里追寻着犹太人坚信不疑的预言。也许这里的祈祷者对于世界各地怀着好奇心而来的傻小子已经见怪不怪,因此即便有人端着长焦还凑到眼前,他们也会处变不惊地继续诵读。


西墙祈祷室里的男孩

西墙之外就是圣殿山,而现在原本是犹太教第二圣殿的所在地正矗立着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这两座清真寺是耶路撒冷的重要标志,也是耶路撒冷穆斯林区的中心。其中圆顶清真寺由第9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在687年到691年建造。如果有阳光的话,圆顶清真寺会在耶路撒冷老城的制高点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宣告穆斯林在耶路撒冷的存在。


圆顶清真寺

正因为如此,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在圣殿山的存在成为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难以解开的死结的一部分。包括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在内的以色列强硬派人士曾不止一次试图强行登上圣殿山,并因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流血冲突。正统犹太教徒相信,犹太教第三圣殿最终会在圣殿山再次建立起来,而到了那个时候弥撒亚也将真正降临。当然,众所周知,在基督徒看来,耶稣就是弥赛亚,尽管他并没得到犹太教徒的承认。

离开了西墙,我沿着压路撒冷老城的东城墙一路步行,穿过一片紧挨着城墙的阿拉伯墓地后,从狮门(Lion Gate)进入了耶路撒冷老城的穆斯林区。事实上,从狮门进入耶路撒冷,直至城内基督教区的圣墓教堂的这段路是耶稣在死前走过的最后一段道路,称为“苦路”(Via Dolorosa)。而我今天在耶路撒冷的落脚地就是位于“苦路”中间,同时也是穆斯林区和基督教区分界线上的Austrian Hospice of the Holy Family


Austrian Hospice

所谓hospice是指专为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提供住宿的地方。从1863年开始,Austrian Hospice就已经存在,并且一度成了奥地利驻耶路撒冷领事馆的所在地。当然除了一般的住宿外,这里也包括一个地下祈祷室,住客可以参加这里的弥撒。不过对我来说,这个地方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硕大房顶,从这里可以一览耶路撒冷老城全貌。就算是做广告了,房间是52欧元一晚,只收美元、欧元或新谢克尔现金。

话题:



0

推荐

金士星

金士星

8篇文章 12年前更新

现居上海,金融业,从事另类资产管理业务。怀揣一点博览天下风物的小理想,好历史、人文与美食。微博:http://weibo.com/jinshixing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8篇